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融科望京中心B座22层

电话:010 69656666      传真:010 60905858

邮编:100102

2020.11.25

融创公益丨在龙塘“过苗年”,打开美丽乡村新图景

11月23日下午,贵州省宣布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喜讯传来的当下,正值苗族最重要的节日——苗历新年。

融创结对帮扶的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龙塘村,在苗年节的气氛下,变成一座欢乐的海洋,在“盛装出行”中迎来了美好乡村的新图景。


美丽的贵州龙塘村


年三十:打年粑、做鱼冻、吃团年饭

11月20日,是龙塘今年的新年“除夕”。52岁的潘大叔,头天在自家稻田里抓回满满一篓鱼。稻田鲫鱼加黄豆炖成鱼冻,是潘大叔每年过年前都要做的事情。

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开始了准备。他们把房子打扫干净,打糯米粑、酿米酒、做豆腐、发豆芽,还要杀猪、牛、羊等等。


村里充满了喜庆氛围

苗族人过新年,年饭丰盛,讲究 "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其中,鱼冻是非常重要且必须的一道菜。潘大叔准备好这些,又帮老伴把糯米泡进一口大缸里,隔天要蒸熟了打年粑。潘大叔说,今年,儿子的同事朋友,女儿女婿那边的亲戚,一共20多个人,都要到家里过新年,需要准备得更充分一点。


丰盛的苗家传统宴席

夜幕降临,房间里摆了长条桌,精心准备的菜肴绵延10来米,甚是壮观。吃饭前,家家都要放烟花,孩子们捂住耳朵,兴奋得又叫又跳。女眷们的装扮很隆重,穿上银光闪闪的苗族服装参与聚会。潘大叔用偌大的开水壶装满米酒,倒进每个人的杯里,笑声、祝福声冲出木楼的窗户。


好客的龙塘村民

和他门对门的文家,也在杀鸡宰鸭,忙得不亦乐乎。文家小儿子儿媳都在村里做事,再也不用丢下孩子到处打工了。大儿子在北京打工,家乡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也带上一帮朋友回来过年。两个孙儿在膝前嘤嘤嗡嗡,文家老父亲看着看着就想流眼泪,这光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团年饭,还是人多才能热闹地起来!”


年初一:祭祀、捉鱼、跳芦笙

苗族人过年有自己的规矩。初一一早,最隆重的事情就是祭祀。

早上9点,初冬的浓雾在山上还没散去,男人们穿上苗族传统服装,黑长衫、黑帽,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苗年祭祀典礼。村里的鼓藏头请铜鼓到铜鼓广场,十二大长老每人配一把长烟斗,进行祭鼓仪式;人们排起长队,在水塘举行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岁稔年丰。


祭祀仪式

上午的祭祀是正事,下午的稻田捉鱼比赛则是全村人的欢乐。

午饭之后,全村人汇聚在稻田四周,将田坎及上面的公路挤得满满当当。捉鱼比赛是徒手进行,大家在田里扑来扑去,岸边的人尖叫指挥。抓鱼的人将鱼塞进衣服里、裤子里,指挥的人支招道“可以塞到嘴里”;有人一条也没抓住,就开始“抢”别人藏在衣服里的鱼,田里的乡亲们彼此追逐,围观的村民加油助威,大家都笑得喘不上气。


捉鱼比赛

发自肺腑的喊叫、欢笑,释放了乡亲们一年辛苦劳作的疲惫;而肥美的稻田鱼,也寄寓着苗家人年年有余的美好期盼。

下午的锣鼓广场,是跳芦笙的舞台。这一典雅遗风,为苗家人一脉相承地沿袭下来,传承了两千多年。走、踢、跨、转、立、翻、别、钩……芦笙吹出激昂顿挫的曲调,村民们踩着矫健有力的步伐,舞姿变幻多端,在大地上敲下幸福的节拍。


村民齐跳芦笙舞

晚饭过后,村里的文化广场生起熊熊篝火。男男女女穿上节日盛装,汇聚篝火边。女人们先跳板凳舞,每人手持两根小板凳,以相互碰击为节奏,边碰边舞,即兴发挥。

板凳舞之后,芦笙又响起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也被欢乐感染,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以歌传情,以舞表心。在升腾的烟火气中,半醉半醒间,篝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膛……


篝火舞蹈


苗寨游客多,乡村旅游旺起来

这几天,60岁的文德龙操着一口“苗味普通话”,拉着两个孙子在村里闲逛看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苗寨门口组织了隆重的迎客仪式,姑娘们穿上节日盛装在村口敬酒、小伙子们吹响了芦笙,这场大型的欢迎仪式持续了两个小时,来过年的游客把村里的民宿、农家乐挤得满满当当的。


迎客仪式

很难想到,两年前的龙塘村,还是全国二级贫困村。这里山高地薄,交通不便,285户人家,有100户都是建卡贫困户。为了养家糊口,村里年轻人基本上都远走他乡打工挣钱。

转变源于2018年,这一年,融创中国携手雷山县人民政府、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开始结对帮扶龙塘村。村民们以为帮扶就是送来柴米油盐,吃完了继续过自己的苦日子。可是这次不同,融创和友成基金会派来了很多人,深入扶贫一线,为龙塘振兴实施提供有力、专业保障等。


结对帮扶签约仪式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探索可持续的乡村发展之道,是融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宗旨。长期以来,融创投身乡村振兴公益事业,先后已累积投入约2.3亿元投入乡村振兴计划;并形成了文旅切入、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教育帮扶为一体的综合、立体扶贫方案。

在龙塘,融创捐赠约2400万,以产业扶贫结合当地资源、人文地缘等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一套立体的精准扶贫方案,打造乡村振兴的“龙塘样本”。


村主任文冲向游客介绍龙塘村

两年多的实践里,融创建了9栋楼,做成“五星级酒店一样”的精品民宿——龙塘山房,还改造了村里2栋村民的木楼,作为示范性民宿改造,带动村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也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



“龙塘山房”精品民宿实景

今年10月“融创中国-友成基金会结对帮扶龙塘精准脱贫成果移交仪式暨龙塘山房民宿开业仪式”正式举行。这代表融创积极助力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也代表着龙塘村从脱贫迈向振兴的全新开始。


结对帮扶龙塘精准脱贫成果移交仪式

龙塘山房民宿开业后,乡村旅游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村里的生面孔也越来越多了。对这些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德龙骄傲得很:他守在寨子门口,最乐于向游人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摆一摆龙塘的传说。


有了产业,年轻人回乡富起来

潘晓芬没想到,竟然有一天可以在村里挣钱了。

潘晓芬和丈夫之前在北京打工,孩子留在家里老人管。龙塘苗绣非遗工坊成立后,潘晓芬就回来村里,参加了培训,加入了“绣娘团”。她们的扎染、刺绣产品,现在已经成了村里的特色旅游产品。


潘晓芬(左一)和自己的女儿(左二)

她的丈夫文远胜,在村合作社当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村里的旅游产业;文远胜的哥哥,之前在北京打工做教育培训,今年苗年前也回来了,在龙塘山房工作。

40岁的毛海燕也从广东的电子厂回来了,在山房民宿做服务员。收入有了保障,但她最高兴的是,她可以照顾两个孩子,还可以把地里的农活做好。她说,现在自己家也在装修房子,要做成民宿。


游客体验龙塘传统苗绣

在龙塘的扶贫帮扶中,融创利用自己做文旅产业的优势,大力支持龙塘村发展乡村旅游,除了建民宿,还帮助村里开发高山茶、生态稻米、扎染、苗绣等产品。有了产业,回乡的路程被打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美丽龙塘。


龙塘村风貌

“年轻人回来了,村子就更有活力了。”龙塘村主任文冲高兴地说。他算了笔账,龙塘山房民宿开业后,一个多月就收入4万多元,这是融创捐赠给村集体的资产,这样算下来,光是山房民宿,一年就可以增收40多万元;另外融创为村里改建的民宿,一年可以增收20多万元。

目前,龙塘有13户村民用自家木楼做了民宿、餐厅,都是纳入村里统一管理,以保证服务质量。再加上其他产业,一年增收在300万左右,还提供了大量劳动力需求,解决了过去“返乡就业难”的问题。

在文冲的计划里,未来要实现民宿-种植-养殖的内循环。他很有信心,“这3个月来,游客就消耗掉村民1000多只鸡。”

今天,是苗年的大年初四,村里的欢乐还在继续:刺绣比赛、钓鱼比赛、拔河比赛、斗鸡、斗牛、斗鸟……这里的人们,依旧在延续着传统的仪式感,释放着心中的欢喜。只是这个年,弥漫在龙塘村中的喜悦分外地有底气。他们说,从来没这么富足、这么踏实地过个年。


龙塘村夜景鸟瞰

苗年,是一个切面,它折射着龙塘正重拾乡村活力的进程,也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寄托着人们更纯粹的希望、更坚定的向往。

而融创,亦将继续秉承“美好城市共建者”的初心与愿景,用责任的力量打开更多可能,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做出不懈努力和担当,共建有高度有温度的美好社会,共迎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