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江壹号院实景图

在景观创作中,软景与硬景的和谐交融,是获得理想呈现的关键所在。如此,就要在植物、水体与石材筑造的园区设施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视觉与功能的双赢。“硬景为骨、软景为魂”,是梅江壹号院提出的设计理念,全石材通铺,则是落地这一构想的核心载体。

梅江壹号院园区镜面水景实景图
这幅巨型景观“画布”的选定,源于项目团队的三重考量:首先,全石材通铺形成纯粹而强烈的视觉秩序,与禅意园林的简约美学不谋而合;沉稳而平整的石材基底,能更好衬托出园内栾树、朴树、流苏等四季植物的柔美姿态。
其次,是出自功能性的考量。“天然石材的寿命是极长的”,抗压、耐磨等物理性能十分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流露出历久弥新的岁月沉淀感。
选择全石材通铺的设计方案,也意味着项目建造成本、尤其是隐形成本的提升,即便是业主不甚留意的园区围墙,项目团队也以花岗岩替代了仿石砖,成为对品质极致把控的细微注脚。

梅江壹号院禅意会客厅实景图

设计方案的落地,始于对石材品类的苛刻筛选。经过多轮实验室数据比对、现场打样铺贴的效果评估,团队将范围精准锁定在5种石材。这个数量,既能通过微妙的色差和纹路变化来区分不同功能空间,又能保持园区视觉语言的统一。
园区地铺石选用的滨州青花岗岩,经过亿万年地质演变,锤炼出“东方墨玉”般的沉稳质地与文化底蕴,成为营造禅意庭院的理想材料。其独有的墨青色调,与梅江壹号院的红陶立面隔空呼应。

梅江壹号院园路铺装实景图
浅色基底上均匀洒落着灰紫色的点状星斑,自带轻奢滤镜的印度白金花岗岩,由梅江壹号院首次引入天津地产项目。项目团队亲赴供应源头,再根据觅得石材的晶体颗粒大小、颜色深浅和疏密分布做进阶筛选。
经过深浅打磨、高温灼烧、高压水冲等处理工艺,印度白金花岗岩形成了不同质感。入户地铺选用了火烧水洗面,防滑且耐磨;入户灯箱底座处,则进行了亮光面处理,充分展现石材的色彩和纹理。

梅江壹号院入户大堂实景图
在17米长的户外吧台,印度白金花岗岩又换上了柔光面孔。细腻的亲肤质感,业主能惬意地将手臂置于其上,感受归家的平和与舒适。
云多拉灰大理石是园区构筑物主材,拥有行云流水般的天然纹路,以此装饰的艺术廊架,仿佛自园内自然长成,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因其独特的效果,要找到色彩协调、花纹连贯的大板,已属百里挑一,再叠加大面积通铺,难度等级陡然提升。为此,团队直接走进了荒料厂。

梅江壹号院吧台区实景图
面对原始而粗粝的巨大石料,选材过程如同“赌石”。团队聘请专家共同甄别,通过“看均匀度、察底色与矿脉、辨纹路稳定性等方式”,尽可能推测、探查清楚内部隐藏的纹路。在跑遍水头镇所有厂家后,才最终找寻到这批同色系、同色号且纹理相似的石材。
选定的石材,在工厂完成切割、背胶、打磨,再依据图纸排版,每片石材都拥有独属自己的二维码。发往天津前,它们会被满铺在仓库地面上,进行最后一场“正式彩排”,任何一片颜色或纹路有差,都会被重新替换。

梅江壹号院项目团队远赴矿场选材图

如果说选材是与自然的对话,那么铺装就是与精准的较量。从荒料原石变身园区景致,等待接受考验的,还有资深工匠的技艺。在规整的园路中,滨州青花岗岩被切割为6种以上、大小不一的尺寸,再进行“随机性”拼装。这种“规整中的不规整”,不仅是景观设计的巧思,更是东方禅意的体现,使得人造的园路更自然地融入周边环境。

梅江壹号院园路石材铺装实景图
大面积的石材通铺,施工过程中任何一片石材的标高误差。梅江壹号院将石材标高、平整度控制在令人咋舌的毫米级,在这里,团队将石材铺装从传统的“目测靠尺”,升级为环环相扣的“精控三部曲”:
前期,使用测绘级精度的全站仪,在场内建立网格和标高控制点,为每片石材提供精准坐标,为毫米级铺装打下基础;中期,通过纵横“拉线法”确定整体平面,并在核心区铺贴一条“标准筋”石材,明确后续施工基准;后期,使用“龙虾扣”等调平器微调校准,确保接缝两侧石材的绝对水平。

梅江壹号院廊架石材铺贴实景图
石材通铺要突破的另一个难点,是对基层的处理与沉降的控制。由于石材本身硬度较高,若基层不均匀、不密实或排水不畅,极易造成完工后地基沉降,导致石材松动甚至断裂。
对此,梅江壹号院在土壤回填时进行了严格分层碾压,确保基层压实度,再引入“级配碎石垫层+钢筋混凝土基层”的双基层复合结构,预留弹性空间,前置解除因基层变化可能引发的石材受损风险。

梅江壹号院石材铺贴实景图
如今,这幅全石材铺就的景观“画布”,已在梅江壹号院舒展开来。它将长久见证树木生长、邻里欢笑,承载全龄、全时、全场景的社区生活,让禅意美学在日升月落中,兑现为可触摸的日常。

梅江壹号院园区水池实景图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