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融科望京中心B座22层

电话:010 69656666      传真:010 60905858

邮编:100102

2020.06.13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匠心传承文化,公益开拓新生

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对于这些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无价瑰宝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今天,是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已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这条路上,融创也一直在行动。


 百年塔影 映照新生
古建明珠辉映文化自信

文物作为时间与空间的载体,让过往故事都有迹可循。它将先辈们的智慧一一凝聚,构成我们的文化本身。

但漫漫时光又让它们变得无比脆弱,亟待保护。这要求我们牢记文明守护的责任感,在行动上坚持日进一卒,久久为功。

初遇 • 虎丘山下塔影园

去年7月盛夏时节,融创古建保护专项基金•虎丘塔影园项目签约,我们正式进入到“水景园林”塔影园的保护工作中,这也是融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情怀下的一次重要公益实践。

苏州 • 虎丘园

虎丘塔影园不仅拥有苏州古典园林代表性的形制特点,更蕴藏着中国“天人合一”的哲理观、“壶中天地”的空间原则、“师法自然”的艺术意识。但岁月的侵蚀让塔影园的“容颜”渐渐模糊不清,修缮工程的开展迫在眉睫。

虎丘塔影园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新生 • 科技再现水景园林

今年5月,融创古建保护专项基金•虎丘塔影园数字化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包括塔影园在内的整个虎丘园的数字化测绘留存工作正式展开。

塔影园数字化修复的工作,让文物在数字空间中得以留存并解析,更能帮助分析每一个建筑部件当下所隐藏的问题以及侵蚀程度,让古建保护工作更高效而长远地进行。

数字化测绘团队开展工作

负责数字化测绘工作的黄先锋教授,来自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参与过箭扣长城、敦煌壁画等遗址测绘留存工作的他与我们分享到,与敦煌、长城等石质遗产相比,塔影园作为古典园林,不仅拥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巧的细部件,更涵纳了植物、石景等物体在内,因此测绘难度大大提高。

多种前沿技术综合运用

在经历6个月以上的资料收集与研究后,测绘团队综合运用了多种前沿数字化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摄影测量、建模技术等,让塔影园的全貌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逐渐被描绘出来,并提供了厘米级的准确度。

将数字化测绘留存工作精确到极致

过去的许多文物修复,更多只停留在记录阶段,塔影园想做的,是在数字化留存的基础上,能让更多人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体验这种精妙的文化,传播文明。我们希望,未来在虎丘塔影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人文与科技、历史与未来相互融合的魅力。

传扬 • 古建文化的创新赋能

通过对虎丘塔影园的修复,融创的目标,不仅仅是留住建筑本身的光华。

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认为“融创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古建筑的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方向。”

今年,融创将成立园林创新研究院,对古建园林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开启工匠培养计划,传承古建营造与修护的传统技艺;并通过文化IP的打造,将古建筑文化用更前沿、灵活的方式让更多人可观、可感、可知,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


美丽龙塘 传统苗寨
在非遗创新中焕发光彩

古建保护,只是融创用自身能力参与贡献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一个侧面。

在山海的另一边,融创中国也在努力通过创新模式的公益实践,助力扶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让焕发夺目光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和青山绿水,让更多人看到和欣赏。

大山中的博物馆 记录苗家原生风貌

在这个海拔1094米的村庄中,有一座被群山环绕着的博物馆,是由村民们自己动手改建的。里面珍藏着苗家世代耕作、生活、娱乐所用的器具,以及传承下的服饰、手工艺文化。

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风光

龙塘村博物馆在建成后仍在不断地充实、丰富。村里还成立了“村史编撰小组”,希望将传统文化尽可能完整地留存与记录下来,日后向更多人展示苗家风采。

苗绣非遗工坊 安放绣娘的创意与梦想

苗绣和蜡染,是龙塘过去世代相传如今却正在消逝的技艺。随着刺绣和蜡染等扶贫培训课程的展开,龙塘村民们开始重新发现、认识这些非遗文化的美好与价值,龙塘的妇女们也成立了“龙之绣”绣娘团队。

今年4月,在由融创中国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帮助及村合作社的全力支持下,绣娘们亲手改建并正式拥有了她们的“非遗工作坊”。

这座由废旧老房子改建、倾注了绣娘们大量心血的工作坊,已经成为她们实现自己梦想、开始独立事业的地方。

绣娘身背自己的梦想与年幼的孩子,改建工作坊

去年苗年节见面时,绣娘潘晓芬告诉我们她的愿望是带着绣娘团队设计出更多精美的绣品,并号召更多姐妹们回到村里一起创业,让她们也能时常陪伴在家人和孩子身边。如今带着新出生的二胎宝宝,站在改建好的手工坊前,她感慨到:“感觉自己的愿望又前进了一大步。”

绣娘团队负责人晓芬和她刚出生的孩子

在融创和友成的帮助下,绣娘们不断丰富并精进着手中的非遗工艺,随着技艺越来越熟练,非遗工坊的订单逐渐多了起来,工坊也成为游客体验苗绣文化的重要场所。

龙塘绣娘们设计制作的非遗手工艺品

非遗迸发生命力 助力美丽乡村振兴

作为龙塘村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传统乐器,芦笙这项非遗文化记录着龙塘村里的每一刻欢乐时光。龙塘项目驻村工作人员魏浩龙告诉我们:“今年,我们特地邀请芦笙老师走进龙塘村小学,通过对芦笙文化进行系统地讲解、教学,让孩子们从小爱上这项艺术,让村民们对自身的文化更加了解并熟练运用。”

龙塘村民演奏传统乐器芦笙

更多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也正在打开,通过对苗家传统吊脚楼的现代化改建,龙塘村逐步开始发展旅游与民宿产业,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带动村庄的经济发展。


村民们建设苗家传统房屋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对此表示:“通过产业帮扶、文旅切入等方式,从向贫困地区“输血”变为利用当地产业、农业进行‘造血’,体现了融创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乡村富有独特的美,是从原生历史中传递出来的生命力。如今,龙塘村正在重拾乡村活力,复苏文化记忆,将更多美好向世界展现。

龙塘村民的日常生活

正如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所传递的理念,融创相信,物质文化遗产所凝聚的先辈智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传承的中华文明,始终是人们精神富足、民族长远发展的本源。

只有深刻地看见来路,才能更好地找到去处。

从复兴中式人居文化,到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融创一直践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记录、传承、创新、传播,融创对文化力量的探索将持续向前,让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始终焕发内在生命力。